全球第二大经济体--中国经济出现放缓,正在吞蚀北亚的经济增长,甚至造成一些经济体滑向衰退。
中国占全球GDP的比重为16%,而10年前还不到10%。但中国经济目前正在经历痛苦的重新平衡。与此同时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预测包括日本、韩国、香港及台湾在内的区域经济今年将成长5.5%。
这将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增长率。
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,日本9月出口较上年同期成长0.6%,为去年8月以来最低增幅,对中国的出口则减少3.5%。
“无庸置疑,只要中国无法走出低谷...高度倚赖中国市场的北亚自然也会受到冲击,”瑞穗银行驻新加坡资深分析师VishnuVarathan表示。
日本出口数据疲弱,令外界更加担心该国经济在第三季落入衰退,而日圆疲弱也不足以支撑其海外出口。
新加坡第三季国内生产总值(GDP)环比年率仅为增长0.1%,勉强躲过衰退;但台湾看来仍非常接近衰退。
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并开放,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以后,这极大地促进了亚洲贸易发展。供应链遍布亚洲地区,涵盖从工厂用煤到手机电子零件等出口到西方市场的众多商品。
但现在,形势已有变化。
汇丰发布的报告显示,亚太大多数地区的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正在下滑。新订单创下2009年初以来最快降速,而且库存不断增加,这都意味着在经济摆脱闲置产能以前,生产或将进一步下滑。
**感受到痛楚**
专攻工厂自动化和机器人业务的日本企业Yaskawa Electric周二下调年度营收预测,指因中国经济放缓。中国业务营收占该公司总营收的约五分之一。
日本另一家科技公司Nidec周三称,第二季营业利润增加,但维持财测不变,原因也是中国经济放缓。
Bayview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Yasuo Sakuma认为,Yaskawa等企业不会很快好转。“考虑到订单尚未触底,我们仍需保持谨慎。”
韩国9月出口较上年同期减少8.4%,台湾9月外销订单下降4.5%,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订单下挫9.8%。
由于全球贸易停滞不前,亚洲航空和海运货运商感受到了压力,唯一的提振是圣诞节前对美国的出口。
“我们看到来自中国的大量出口商品。数量巨大,但鉴于航空市场的空运能力,目前尚未达到我们对每年这个时候‘超级’峰值的预期,”国泰航空负责货运营销的总经理Mark Sutch称。
“本周我们将制订跨太平洋高峰运输计划,...预计这一高峰期将持续到(11月底的)感恩节。圣诞节前的高峰很难预测。”
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(HACTL)的业务较上年同期持平。
“中国大陆经济放缓正在全方位影响香港,包括货物空运,”HACTL执行长Mark Whitehead称,“我预计这一市场不会大幅增长...不过较长期来看,我确实认为货物空运将强劲增长。”
分析师预计,北亚较差的出口数据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“看上去至少将持续到2016年上半年,”瑞穗的Varathan称。
“预计明年中期(中国)出口将触底,消费将有些回升。”
